主题
- #軟體開發
撰写: 2025-05-01
更新: 2025-05-06
撰写: 2025-05-01 09:53
更新: 2025-05-06 19:45
這篇文章旨在引導讀者成為一位能在現實限制下取得良好平衡的"優秀"開發者。
軟體開發同時面臨著需要"快速"產出成果的壓力,以及需要"正確"完成的責任感。
究竟哪個價值更優先?是否有"快速且完美地完成"的方法呢?
"Make it work",也就是"先讓它運作起來",比想像中重要。
然而,如果一開始就執著於完美的架構和最佳效能,往往會延遲真正重要的業務邏輯實現。
如同"Duct Tape Programming"一樣,快速實現核心功能,並透過視覺確認和取得回饋,能最有效地找出我們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,以及潛藏的技術難題。這是一個在不確定性中開闢道路的過程。
但是,如果就此停頓,就只會製造出"能運作的垃圾"。"Make it right",也就是"正確地完成",絕對是必要的後續步驟。
一旦取得了可運作的程式碼,接下來就是改進內部結構的時候了。
移除重複程式碼,提升可讀性,並使其易於修改,這就是重構的過程。
透過這個步驟,可以降低程式碼的維護成本,並靈活應對未來的需求變化,創造出可持續的程式碼。
"Make it work, make it right"不僅僅是順序問題,更是整個開發週期中不斷重複的循環過程,也是一種平衡的處理方式。
有時,產品發布速度至關重要,需要更注重"work";有時,系統的穩定性和擴展性更為重要,則需要投入更多時間在"right"上。
"Make it work, make it right"是在快速執行力與程式碼品質之間尋找平衡點的過程,也是在現實限制下創造可持續軟體,成為"優秀"開發者的核心態度。
此文章无法发表评论。